喜迎党代会丨新和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 招商动态 |2016-08-31
前言
“十二五”是新和县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时期。这五年,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强基础、促稳定,抓机遇、惠民生、聚民心的五年,也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直面经济和稳定两个“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坚决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新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新和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我县处于承上启下、深入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决策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科学发展的动员大会。即日起,新和零距离开设《喜迎党代会》专栏,对新和县五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进行系列报道,进一步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让孩子能上学、上好学,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让困难群众居有其屋,让普通百姓出行不再难……五年来,新和县八成财政打造民生工程,涵盖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城乡卫生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城乡住房建设、高效农业节水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切实让百姓享受到了跨越发展带来的新成果。
过去的五年,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地方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由“十一五”末的16.98亿元和5.9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5.3亿元和30亿元,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以上,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48:17:35调整到38:20:4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1.1%;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86亿元提高到3.9亿元,年均增长6.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45亿元,增长423%;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0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粮棉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棉花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50.07%和95%,特色林果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果品总产量年均增长15.3%,现代畜牧业长足进步,年畜牧存栏、出栏数分别增长30.36%和44.56%,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最明显的变化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富民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民生支出55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9%。累计建设安居富民、城镇保障性住房26237套,棚户区改造住房3999套,完成六十个美丽村庄建设。新增引水入户5000户,解决2.9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村级道路、户户通、村级卫生院标准化等一系列基础工程相继实施。建成儿童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等重点工程,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和补偿安置金等社会福利费用2.76亿元。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解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2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3万人(次),“两后生”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924万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7424户33622人脱贫。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473元和11798元,年均增长12.1%和10.1%,城乡特困群众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最可喜的局面是社会稳定持续向好。
喜迁新居
最鲜明的特点是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
最深入人心的是现代文化打开新局面。
最集中的体现是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最直接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最值得欣慰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
最突出的标志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最欣喜的变化是融合发展不断巩固提升。
回顾过去,新和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展望未来,新和人激情澎湃,步履坚定,千帆竞发更精神。一个活力勃发、魅力独具、更加富裕和谐的新和正在强势崛起!
本期编辑:张广涛
投稿QQ群:561170706
